在江西这座小城 邂逅研学里的元青花

“你看这梅瓶上的云纹,像不像元代工匠藏在瓷里的诗?”

前来研学的学生们围着展柜惊叹时,夏日的阳光正漫过高安市博物馆元青花瓷外观的屋檐。这抹幽蓝,藏着七百多年的故事,在研学团队的目光里,在孩童的指尖下,在城市的记忆中,展现出元青花瓷的独特韵味。

IMG_256

当青春遇上“幽蓝神采”

“‘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’以前天天听的‘青花瓷’,终于在今天看到了!”研学团队成员小翁举着手机,镜头对准展柜里的元代云龙纹带盖梅瓶。

IMG_257

今年7月6日,江西财经大学“锦水扬波,财蕴高安”实践团来到高安市元青花博物馆开展暑期研学活动。

昏暗的灯光照射在瓷器上,仿佛正揭开元青花瓷神秘而又迷人的面纱。高安市博物馆讲解员陈宇佳指着元青花云龙纹兽耳盖罐介绍:“这件文物出土于1980年高安元代窖藏,是咱们高安博物馆的‘镇馆之宝’。”

IMG_258

从历史文明展厅到元代窖藏瓷器展厅,江财实践团队员们走走停停,或驻足观赏瓷器的精美造型,或耐心聆听讲解员的讲述。这场研学,早已不是简单的参观,而是一场跨越700年的文化对话。

IMG_259

从幼儿园到中小学,这里的研学故事很“鲜活”

其实,在高安元青花博物馆,研学的故事从不只属于大学生。

今年7月4日,高安市心海幼儿园的“小小文物侦探”们带着任务卡冲进展厅。“找到了‘最老的爷爷’!”3岁的小贝指着元代云肩牡丹纹带盖梅瓶,兴奋地大喊。小贝找到的这六件梅瓶的盖与器底上分别有墨书“礼”“乐”“书”“数”“射”“御”字样,巧妙地用“六艺”将梅瓶编号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。

IMG_260

而在今年的五一假期,高安青伦语言艺术学校的“小小讲解员”们早已能熟练介绍:“大家看,这尊釉里红开光花鸟纹大罐,其罐上线绘开光图案,与古代民间剪纸技法有异曲同工之妙。”她们穿着元青花瓷特色服饰,站在展柜旁为游客讲解的样子,成了博物馆里亮眼的风景线。

IMG_261

元青花瓷博物馆的研学活动不止于馆内。

在更早些时候的田南镇中心小学,“移动博物馆”的展板刚铺开,孩子们就围着元青花云龙纹荷叶盖罐惊呼:“盖面上有鳜鱼、青鱼、鲶鱼还有螃蟹!”讲解员陈宇佳随后向大家介绍高安国宝元青花由来、特点以及文物常识,元青花便成了最生动的文化课本。

IMG_262

七十年博物馆,藏着多少“青花密码”

能让各年龄段访客着迷,源于这座博物馆的“硬实力”。

始建于1968年的高安市博物馆,2012年专门成立元青花博物馆,园林式的建筑本身就是一件“活文物”——青瓦白墙复刻着元代瓷器的素雅,5000㎡的展厅里藏着馆藏文物1万余件,更藏着“世界元青花三大收藏地”的底气。

IMG_263

“在这里,馆藏元代青花瓷器数量在世界各大博物馆名列第三、中国第一;元代釉里红瓷器在世界各大博物馆馆藏数量名列第一;馆藏19件元青花和4件釉里红瓷器以数量之多,品质之精,造型之众,器型之硕大令世人瞩目。”高安市博物馆馆长金勇军说。

IMG_264

从“全国重点博物馆”到“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”,这里的研学从不是简单的看展。贫困学生在文物前立下“刻苦学习”的志向,消防战士听着文物故事理解“守护”的意义,孩子们用拓印把青花“带回家”传承非遗文化……

IMG_265

当研学团队的身影消失在夕阳里,博物馆的灯光渐次熄灭。展柜里的元青花瓷依旧静静伫立,仿佛在等待下一批带着好奇而来的访客。

毕竟,夏日会过去,但人与历史的对话,永远正当其时。